五角大楼突然宣布冻结一批对乌克兰的急需弹药援助,消息震动了各方。外界普遍将此解读为特朗普总统对俄罗斯伸出的“橄榄枝”,意图以此为筹码,促使乌克兰战场迎来和平。
然而,特朗普与俄罗斯总统普京那通长达近一小时的通话,并未带来任何实质性进展。普京对军援冻结一事不予回应,让特朗普原本的如意算盘彻底落空。
他的“交易大师”剧本,似乎刚一开场就遭遇了冷遇。
电话那头的冷遇
对普京的施压未能见效,特朗普迅速调整了策略方向。在与莫斯科沟通受挫后,他随即致电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。
这次与基辅的对话,内容发生了根本性转变。特朗普提出,乌克兰需要为军援“买单”,甚至探讨了“共同生产武器”的可能性。
这不再是简单的无偿援助,而是将防御成本转嫁给乌克兰自身。普京的态度,无疑给特朗普泼了一盆冷水。
俄罗斯总统对特朗普的“要挟”显得毫无兴趣,坚持着自己的战争节奏,尤其在红军城等方向持续推进,没有丝毫妥协的迹象。
援助?明码标价
特朗普政府的援助,从来都附带明确的价码。乌克兰得到的,更多是维持战线的“续命”工具,而非彻底扭转局势的“制胜”武器。
虽然批准了一笔价值3.22亿美元的军售,包括“鹰”式防空导弹和“布拉德利”步兵战车。
但射程更远的“海马斯”等关键进攻性武器,却被死死扣住,未曾放行。
这符合特朗普一贯的“美国优先”原则,他曾多次抨击欧洲对美国援助的过度依赖。
北约秘书长马克·吕特也承认欧洲需要美国支援,但同样指出欧洲军工产能不足的困境,这使得他们面对特朗普的条件,显得有些无奈。
最后的通牒
外交斡旋无果,特朗普试图通过升级威胁来挽回局面。他向普京提出了一个“10天内停火”的最后期限。
这个急促的期限,与其说是自信,不如说更像是其国内政治压力的体现。更引人担忧的是,美国国会正在酝酿对购买俄罗斯能源的国家实施“二级制裁”。
这项制裁,直接指向中国和印度等主要能源进口国,最高关税可达惊人的500%。这不仅是对俄罗斯经济的进一步打击。
更是对全球能源和贸易秩序的巨大冲击。考虑到近期中美在瑞典的谈判中,中方在购买俄能源问题上并未让步。
特朗普的“极限施压”正面临真正的考验。
结语
特朗普失算的电话外交,其根源在于他对自身“交易大师”能力的过度自信,以及迫在眉睫的国内政治压力。
中期选举日益临近,他急需兑现竞选承诺以稳固基本盘。爱泼斯坦案的持续发酵以及民主党的步步紧逼,都在给他制造更大的焦虑。
泽连斯基虽然获得了部分军援,但这些援助更像是特朗普政治棋局中的一枚棋子。他试图用商业交易的手段解决复杂的战争,结果却可能制造了更大的混乱。
俄乌冲突的走向,已经不仅仅是战场上的军事较量。它更成为特朗普“美国优先”外交政策的一次极限测试,测试的结果,将预示着一个更加动荡且不可预测的全球未来。
实盘股票交易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