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提到糖尿病并发症,糖友们多会想到糖尿病肾病、糖尿病视网膜病变、糖尿病足等方面的问题,却容易忽视心脏的“隐形危机”——糖尿病。它不同于冠心病(血管堵塞引发),即便没有高血压、冠状动脉狭窄,长期高血糖也会直接损害心肌,让心脏从“强力泵”逐渐变“脆弱”,最终可能发展为心衰,是糖尿病患者死亡的重要诱因之一。尤其是病程超5年、糖化血红蛋白〉9%的糖友,风险更高。

和胰岛素抵抗会损伤心肌
为什么糖尿病会损害心脏?简单来说,高血糖和胰岛素抵抗会从三方面损伤心肌:
一是打乱心肌细胞的“钙平衡”,像弹簧失去弹性,导致心脏收缩、舒张变僵硬。
二是让心脏功能紊乱,原本靠葡萄糖供能,却因胰岛素抵抗被迫“多吃脂肪”,多余脂肪堆积会破坏心肌细胞。
三是引发慢性炎症和心肌纤维化,让心肌慢慢变“硬”,还会堵塞心脏微血管,导致心肌缺血缺氧。
糖尿病心肌病早发现可逆转
糖尿病心肌病进展隐蔽,分四阶段,早期发现能逆转。
Ⅰ期(亚临床期):糖友无任何不适,但心脏超声(尤其组织多普勒成像)会发现舒张功能下降,就像心脏“放松不彻底”。此时心肌结构未变,控好血糖、改善生活方式就能逆转。
Ⅱ期(轻度症状期):心脏开始增厚、纤维化,活动后气短、乏力,检查可见舒张+轻度收缩功能异常。此时如果及时干预,能阻止病情恶化。
Ⅲ期(期):心脏扩大、微血管堵塞加重,糖友会感觉到频繁胸闷、躺平喘气困难,甚至下肢水肿,这时候就说明已发展为临床心衰。
Ⅳ期(终末期):心肌损伤严重,常规治疗效果有限,生活质量大幅下降。
预防糖尿病心肌病需做好4步
控好“源头”指标: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<7%(遵医嘱调整),研究显示糖化血红蛋白每降1%,心衰风险降16%。有胰岛素抵抗的糖友,可在医生指导下用改善敏感性的药物。
每年做心脏筛查:心脏超声是“黄金检查”,能早期发现舒张功能异常;若尿中出现微量白蛋白,要警惕——这常提示心肌已开始纤维化,需进一步检查。
选对药物护心脏:有些药物如钠-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(SGLT2抑制剂)不仅控糖,还能降低心衰住院风险;二甲双胍适合多数糖友,可改善心肌代谢。但部分胰岛素增敏剂可能加重心脏负担,必须遵医嘱使用。
生活方式筑防线:体重超标的糖友将BMI(身体质量指数)降至24以下,减少心脏负担;每天3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(快走、打太极拳),改善心脏微血管供血;饮食少盐少糖,多吃深色蔬菜、全谷物,避免脂肪堆积于心肌。
糖友运动护心,赶“早”更有效
很多糖友知道运动能控糖,却不知它还能直接预防糖尿病心肌病——但运动的时机和强度错了,效果会大打折扣。
研究发现,糖尿病早期(刚确诊、无心脏不适时)是运动护心的“黄金期”。此时哪怕是中等强度运动(每天快走30分钟、每周5次),也能保护心脏微血管,减少心肌纤维化,还能调节体内“护心小因子”(如miR-126,一种保护血管的物质),让心脏远离损伤。但如果等心脏已出现功能异常(如舒张功能下降)再运动,中等强度就不够了,需换成强度稍微高一点的间歇运动(如快走1分钟+慢走2分钟,重复10组),如此才能慢慢修复心肌功能,但是要注意避免过于剧烈的运动。
糖友运动要避开两个误区:一是怕累不敢动。事实上,早期温和的运动不会伤心脏,反而能增强心肌力量。二是突然高强度。平时不运动却突然跑5公里,可能加重心脏负担。建议运动前测血糖(低于4.4毫摩尔/升可先吃几块饼干),运动后做5分钟拉伸,循序渐进加量。切记,护心运动早开始比晚开始好,动起来比不动好。
女糖友护心,别让雌激素“失效”
女糖友比男糖友更易受糖尿病心肌病“偷袭”——原本绝经前雌激素能给心脏“穿保护罩”,但得了糖尿病后,这层保护会变弱,反而比男性更易出现心肌舒张异常,尤其是经期、孕期、绝经后这三个“特殊阶段”,风险更高。
为什么女性风险更高?一方面,女糖友出现胰岛素抵抗时,心肌对脂肪的“吸收”更敏感,多余脂肪易堆积损伤心肌;另一方面,女性心脏微血管更细,高血糖引发的微血管堵塞,对心脏的影响会更明显。所以,女糖友在不同阶段要有针对性地护心。
经期:部分糖友经期前血糖会升高,可能让心脏“受累”。建议经期前3天多测一次血糖,偏高时减少1/4晚餐主食,换成焯水青菜;若出现经期胸闷,别硬扛,坐下休息并喝杯温水,必要时就医。
孕期:高血糖不仅影响胎儿,还会加重心脏负担。要在医生指导下“少食多餐”(每天5~6餐),避免血糖骤升骤降;少提重物、不长时间站立,防止心脏负荷过重。
绝经后:雌激素“保护罩”消失,血管变脆,胰岛素抵抗加重。除控糖外,还要每周吃2次木耳、海带“清血管”,每天测血压(超过130/80毫米汞柱及时调药);别因怕胖过度节食,每天吃1个鸡蛋+1杯牛奶,保证心肌所需蛋白质。
女性糖友护心,要跟着“特殊阶段”调整,细致呵护才能让心脏“平安”。
作者
实盘股票交易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